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世界快资讯丨《关于写完才发现视频不能发笔记,又不想浪费,最后只能这样做了这件事》

2023-01-17 22:17:09        来源:   哔哩哔哩


(相关资料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d4y1L7do/?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

先叠个盾,坐标十八线小县城,非音乐专业,纯爱好者,只能反映我这边的情况,也好久没写东西,感觉自己连话都说不明白了,所以以下内容仅供图一乐

首先中国不是不能搞这些,只是从比例上来说低的多,该说是更现实呢,还是说环境问题?先说我们这边的学校,坐标十八线小县城,一个班能塞下80个人,天天早五点半,晚十点,两个星期半天假,这种情况下搞乐队是否有些...其次我们是连艺考班都没有的,或者说名存实亡吧,连专业的老师都没有,那些艺考生不是去教育机构了,就是落榜了(什么地狱笑话),但我是实在是太喜欢音乐了,现在大二正在自学准备跨考音乐创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这边最基础的音乐教育比我想象的更一言难尽,我上一次上音乐课还是在初几来着?高中的时候就两个还是三个音乐老师,专业也是音乐学和音乐史这种文科性质的专业,书店里能找到的音乐方面的书只有什么零基础成人学钢琴,100天学二胡这种定价贼贵,还没啥内容,基本就是教你做根音战士的东西,我也去过我们省里的一所这方面的学校,说实话看到人家高中还有时间背着各种乐器(可不限于吉他口琴这种相对常见的哦,什么大提琴,管弦乐等等)搞社团活动,有种说不出的羡慕,当然学费和各种开支也是出乎我的想象

好就算上面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理念上,当然有那个资金和资源可以休闲的,毫无压力的搞乐队的大部分不用担心下面的问题,而完全是靠个人爱好强撑的,下面说的内容,光是检索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对于高中党来说都算是触目进行的,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勉强搞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该学什么,期间试错带来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不算小

先是现在能在网上找的资料大多过于陈旧老套,抛开那种培养不知道一天能诞生和死去多少的流水线音乐的什么几小时教你零基础写歌,甚至十几分钟的短视频,与大佬整活,初步检索能接触到的基本还是李重光老师的基础乐理和斯波卡宾和声学这种,当然这些当然是大师名作,也为音乐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我也不敢妄加评价,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思考,权当图一乐罢了,这些教材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系统的,但也必然被当时的各种条件所束缚,相对于现在流行音乐来说,就显得有些陈旧了,其中最鲜明的就是,里面充斥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内容,音乐也被体制和阵营化了,斯波锁宾和声学中更是明显,像是德国的一些音乐和声流派,几乎都被打上了对立的标签,过于死板的古典音乐教条,也有些与现在流行音乐不搭,我也曾翻墙和靠b站上的大佬搬运的熟肉去看了日本和欧美的音乐教材,其天马行空的构思与不拘于条条框框的技巧和乐思令人眼前一亮,举个例子来说,就我接触的材料而言,日 欧美的教材会让你体会各种乐思与动机,体会其中感觉,又或是先引导你思考情感这些创作的内核内容,或者谈论一些关于音乐的感悟与见解,这些在应试教育中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场面话“,但就观感而言,是要好过,一打开书本,映入眼帘的便是什么“音乐反应人民....”“我们在音乐中使用的音是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摘自李重光基础乐理第一页,不过李重光老师的基础乐理确实足够系统和全面,但相比之下过于难读,尤其是内容的编排,出现了现在讲的内容,要结合后面的内容才能读懂的情况,稍显的有些晦涩难懂),至于那些正儿八经的科班学院派,真正学习研究这些的学生是什,从知乎上一些学长与学院教授的分享经理与心得来看,还是要比我上面描述的情况好的,不少学校开始不单单依靠斯氏和声,通过对比一些学校考研要求的参考书籍的变化,也能发现,在有意接触新的内容和尝试原先视为不合理的东西,最简单和常见的例子便是,原先被古典和声认定为不协和应该避免出现的属和弦组进行到下属和弦组这种非功能进行,已经被流行音乐创作所接受

事实上,在国外爵士音乐发展中这种情况反倒是早已被接受的,日本的音乐中爵士技巧与爵士理论不论是使用率,还是其深度多变,都是相较国内主流流行音乐要多得多的(这个是我之前读某位老师的作品分析文章时看到的,也多次在不同的地方见到相同的观点,如有错误还请指正),并非说爵士乐体系相较古典音乐更加高级等等,但确实为音乐的风格与色彩提供了更多的种类,由于个人能力所限,能看到的也不过以上这些充满了片面与偏见的事物,像是复调 曲式 配器这些内容,我也尚未系统学习,说不出所以然,但我印象很深的是作曲奥校陈老师,在新和声学中说的几点,按照我的理解其大意大概是:21世纪没有诞生新的和声学   所谓和声学,是根据过去经验与长期发展的音乐沉积下来总结而成的方法论,不应被其过分束缚而无法放开手脚,我不懂是否是应试教育所致,但目前无论是考研机构的课程,还是一些学院的录播课,大都相反,将书本上的内容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半步,也不求甚解,聚焦于如何做题解题,如调式分析,并非去理解其色彩的形成是因为那些音程关系,不同调式之间是因为什么而导致其中的和弦色彩和功能不同,而是一味的追求三步走,第一反应便是看特殊音级与其中的数学逻辑,以求不失分,这种情况下学习的成果,恐怕连基础的即兴和创作都难以及格,不过我当然不会不食肉糜的去“锐评”这种现象,说到底,高考与考研就是如此,就是要去“做题",毕竟这考试背后的重量,对每个人也是不同的,但只会纸面作曲,一打开宿主软件,不做题设,便头昏脑胀,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死板呆滞,不犯错,和谐至上,也有些...难以言喻的感觉,之前一直在读《好和弦》系列的课程与叶小胖老师的《图解和声》,感慨颇多,这两系列教材,与那些每课后练习题与试卷加起来比征文还厚的教材不同,与其说是“传统教材”,不如说是带你”玩“音乐,哪怕没有什么基础也能读的下去,并且有所感悟

言至此处,不知道该说啥了,准确来说本来好像就没啥主题,完全是被人拉来看视频写评论的,总之,道阻且长,继续前进吧

标签: 音乐教育 基础乐理 奉为圭臬 爵士音乐 成人学钢琴 流行音乐 应试教育 音乐创作 古典音乐 名存实亡 音乐老师 条条框框 问题解决 毫无压力 个人爱好 100天 一言难尽 社团活动 意识形态 天马行空 眼前一亮 举个例子 映入眼帘 相比之下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